抢抓机遇 和县工业经济大踏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工业经济大踏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打开沉甸甸的《和县志》,三组数据赫然在列。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49年,774万元1978年,5750万元&h
从以上数据看出,1994年的工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327.8倍;2005年的工业增加值是1994年的1.9倍;2018年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利税分别是2005年的13.4倍、17.5倍。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和县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年逾古稀的原和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丁宗金见证了和县工业发展史,感慨历届县委县政府抓工业发展、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所带来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和县工业基本是新中国成立前遗留下的传统手工业。和县根据实际加以改造,发展地方国营工业和手工业,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很快发展粮油加工、印刷厂等企业21家,兴办铁厂2家,矿业开采4家,组建15家农具厂。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县兴办了水泥、机械、造纸等工业企业。“生产几瓶酒,印刷几本书,轧点棉花,修理小农具。”丁宗金的线年以前和县工业发展状况。
“和县工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说起老本行,78岁的丁宗金思路清晰,说话底气十足。改革开放后,和县上了一批新项目,在长江之畔的西梁山建有化肥厂、造纸厂、轮窑厂;把原西埠的水泵厂、石杨的工业泵厂、县轧花机械配件厂合并成和县水泵总厂;把和县农业机械厂、和县东方红农具厂(和县阀门厂前身)合并为和县阀门总厂;成立工业局,后改为经委。全县轮窑企业发展迅速,窑厂由2家发展到13家。盛家口麻油厂、金城米业、万谷米业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张集等2家冷冻厂生产的冻菜销往日本。1984年,投资65万元建立了和县农药厂,这家不起眼的小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丽变身为华星化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销售收入就实现一亿元,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它也是我省*一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让和县人引以为豪。
“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县城乡呈现出兴办企业的场景。1988年,和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00家,成为和县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1993-1997年,全县1410家企业参与改制,其中761家实行股份(合作)制,649家实行租赁、拍卖、兼并。2003-2005年,改制企业增至568家。随着和县经开区、和县精细化工基地、台创园、乌江工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相继建立,原来呈散乱状的企业陆续向园区块状分布转移。
过去,和县工业发展铺天盖地,注重量;如今,和县工业经济更注重质。质来源于科技创新,只有拥有自主创新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和县经开区,禾臣新材料、欢颜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并拥有实打实的拿手“*活”。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色吸附垫,是高端科技产品,其技术一直被日本等国垄断。企业负责人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成功研发出吸附垫产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工程电子显示、家用电器、汽车仪表、移动智能终端等显示触控类相关产业。
安徽欢颜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其主体“机械臂”,看似笨重,却可轻巧运转,每六秒“小鸡啄米”般实现一整套上下料工序,能自主完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冲压锻压等高难度作业,可连续24小时作业。不仅如此,他们还攻克了行业性难题,即机械臂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微小震荡的难题。欢颜公司工程师储成兴说,“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防抖技术、升降速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比头发丝还细。”
近年来,和县先后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方案》等战新产业指导文件,现代化工、绿色食品、泵阀及汽车零部件、绿色建材等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相继建立。2015年至去年底,和县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2个,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2015年到今年6月底,全县共申请专利5067件,授权专利2145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013件,授权发明专利426件。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县工业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华星化工投资环保资金1.83亿元,建造废水预处理、废气吸收、冷凝、除尘、废固焚烧炉等设施,建设日处理废水1.6万吨A2O工艺处理和1.2万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池。和县化工基地顺应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投资4000多万元,建造污水处理池,预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水解酸化、生化、二沉、生物过滤、催化氧化、消毒等工序处理达标后排放。
过去,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都是菜”;而如今,和县各开发园区对项目好中选优,招大引强。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原则,园区拒*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三高”企业和低税收、低科技含量的“两低”企业入园。园区聘请5名省市*级化工专家,为项目把脉、预评,对安全、生产、环保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开单诊治,限期整改。
近年来,和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助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以壮士断腕的信心与决心淘汰落后船舶工业,并对砂场码头逐个清理。
和县还拆除选矿厂5家、船厂3家、水上餐厅2家、住家船62条,依法查封三段线家,关停采矿权到期企业5家,沿江清废1100余吨;拆除畜禽养殖场209家,规范提升38家;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县PM2.5浓度控制在省市下达的48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以内。通过全面截污、清淤、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等手段,得胜河8个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水质稳定达标。
回眸70年来和县工业发展历程,一卷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与新中国同步成长史在眼前徐徐展开。如今,和县实现了泵阀、建材、化工、食品、机械制造等五大工业类型齐头并进,正向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