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 这50多万马鞍山人的2019年幸福账单
据介绍,2019年,和县组织实施省市33项民生工程, 实际承担31项民生工程(其中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智慧学校建设2项和县无任务)。全年33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11.98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计划投入资金5.85亿元,市、县级配套1.97亿元,其他4.16亿元。截至10月底,已筹集民生工程资金10.89亿元,实际支出资金7.76亿元。目前,各项民生工程正稳步推进。
杜芳中草药种植家庭农场是和县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选树的典型之一。据悉,2019年以来,和县结合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发展思路,通过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选择1个贫困村建设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绰庙社区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和县还在市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考察了亳州市中药材市场、本地中成药生产企业,调研和县有过中药材种植历史的部分乡镇,还专程拜访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为中药材产业“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把脉问症。
和县根据马鞍山市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地选择绰庙社区开展中草药种植,采取先试验示范、再逐步推广的方式,新建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同时配建新品种试验圃。为了促进中草药种植户的积极性,积极宣讲马鞍山市出台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建的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按照标准验收后,每个基地补助20万元。
此外,和县通过设置产业指导员,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实施奖补政策,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本村主导产业或相关产业。推行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联系服务2个自种自养贫困户。加强技术培训,每个自种自养贫困户每年要培训1次以上,达到“人有一技之长”要求。如杜芳中草药种植家庭农场,和县选派了一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农场,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做工的贫困户分不清药材和杂草,他每次都要到药田来,一个个带、一个个教。”说到科技特派员李后凤,崔宏感激地说,“也因为他的科学指导,我才有胆量流转土地搞中药材种植。” 据悉,和县还将再选择发展有条件的贫困村示范种植基地,邀请省内外中药材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帮扶中药材种植贫困户提升生产技能和脱贫致富动能。
杜芳中草药种植家庭农场只是和县 “四带一自” 产业扶贫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和县先后出台了《和县贫困户产业指导员设置实施方案》、《和县2019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和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县2019年农业产业扶贫科技培训实施方案》等政策,通过“强基地、育主体、促联结、调结构、防风险”,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1个扶贫基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64户;1447户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和县正处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加速发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广大农村的主要疾病负担,这些重点人群迫切希望能够享受到方便、有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鉴于此,和县以慢性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重度精神病患者为重点,加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及巡回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建档、体检、康复和随访等服务。
通过开展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可以及时全面掌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健康管理方案,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在群众家门口构筑起守护健康的坚固防线,有利于在全社会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特别是通过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签约服务,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助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和县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一直以来严格遵守“应签尽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签约服务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基层服务能力、自然环境、贫困人口数量及慢病患者情况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应签”的范围,并严格执行。同时和县要求家庭医生团队密切与签约贫困人口联系,通过门诊、随访、健康咨询、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提供签约服务,从不硬性要求家庭医生通过上门服务方式进行履约。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向签约服务管理延伸的同时,和县也将大力推进“互联网+”的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努力实现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服务。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县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01702份,建档率83.17%;在册老年人数85424人次;县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076人次,规范率73.25%;2型糖尿病患者在册人数14204人次,规范管理率74.94%;年内总签约人数为172846人次,其中有偿签约50166人、基础签约122680人;年内续约率为66.41%。并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数136个,全人群签约率35.8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61.90%,高血压有偿签约23782人,糖尿病有偿签约7320人。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签约人数14766人,签约率89.41%。
从2014年回家从事种植的孙成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这位90后农民对农业充满了信心。近年来,和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积极培育乡村多层次人才,着力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今,像孙成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和县乡村振兴“挑大梁”的主力军。
当下,农民兄弟“充电”的渠道越来越多,学习水平也越来越高。精准对接农民需求,让农民学得有劲、学了有用,培训实效才能事半功倍。
为了让农民知晓新型农民培训信息,和县通过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明白纸和知识问答,深入镇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制作展板参加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共印发明白纸和知识问答300多份。另外,每期培训班开班时,均到场为每位学员上“*一堂课”,宣讲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
据了解,马鞍山市2019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项目系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为了让民生工程为民所用,真正惠及农民和农业。和县严格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的通知》(农办科[2016]21号)、《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印发现代青年农场主指导性培训方案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指导性培训方案的通知》(农培办[2016]6号)和省市县实施方案要求设置课程、遴选师资、开展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将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中级)》。
据介绍,和县根据省实施方案要求,经公开招标,确定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农机局、县能源办、县渔业局和县能源中心等五家培训机构承担2019年培训任务。同时,各培训机构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县农业农村局同时与各培训机构签定《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合同》,落实培训责任。目前,全县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6人,其中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27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49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