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
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生产要素融通融合、公共服务普惠共享……马鞍山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一体化”大写意中绘好“一‘马’当先”工笔画。
8月16日下午,经过近30个小时连续混凝土浇筑,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九华路站主体站房承轨层1—6轴梁板柱浇筑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又一个节点目标顺利实现。
作为宁马城际铁路全线首座开工建设的站房,九华路站位于九华东路与江东大道交叉口南侧,为路中高架三层侧式车站。经过前期紧张施工,车站主体站房已经完成地面层、站厅层施工,附属用房已实现封顶。承轨层采取分段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此次浇筑的是承轨层1—6轴梁板柱。
打通城与城的堵点,交通是*一环。
自2017年,马鞍山东站开通到南京的“早七点”,让“住在马鞍山、工作在南京”成为可能后,一个个“融长”交通项目就频频刷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
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宁和高速(安徽段)工程正在施工……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高铁、高速向东延伸,城市微循环的公交系统也在全面对接南京。早上6点,旅游集散中心开往南京刘村地铁站的公交班线分钟,就有一班发出。“一天36个班次,很多人早上过去,傍晚坐7点钟从南京发车的那班回来,非常方便。”马鞍山长运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客运分公司3车队队长邰俊介绍。
跨省公交不仅方便了宁马城区百姓间的往来,也加速了县区间的跨省流动。
在博望区山宁东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抓紧施工。山宁东路是一条“断头路”,打通后将直接通到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这几年,博望区已打通四条跨省农村断头路,博望和南京老百姓间的交往越来越畅通。
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全面对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马鞍山和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
经济越来越活跃 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劲
在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得克年产14000吨塑料制品项目现场,薄膜车间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11月份就能试生产;母粒车间机器轰鸣,正在全力加工塑料母粒……
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50亩,将年产14000吨农用温室及其他用途的多功能光生态宽幅PEP新材料、农用薄膜、土薄膜、管、母料等塑料制品,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0万元,预计年税收不低于2000万元。
不止海得克项目,该示范区内每天都在上演项目“拔节”的精彩剧目: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中国南山·*一工园·浦和智造园项目封顶;和众创道产业园项目预启动二期建设;AVK大阀门扩建项目设备进场安装并试生产……目前,该示范区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86亿元。
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是安徽省“3+N”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之一。通过“块”上链接,全方位加强城与城、区与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与沪苏浙的等高对接。
作为安徽东大门,这样的链接,马鞍山不止一处。
近年来,我市以宁马新型功能区、青浦工业园、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为示范,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对口合作城区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毗邻地区优势,围绕南京、合肥主导产业,我市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慈湖高新区通信通讯、郑蒲港新区半导体、马鞍山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跻身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全省*一试点城市,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我市聚焦省十大新兴产业及南京八大产业链,力促与沪苏浙特别是南京、合肥等地产业、供应、创新、资本、人才“多链协同”,在“一体化”中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市水利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