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城市新名片
2022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泉州市历届党委、政府牢记晋江经验“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的精神,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坚持强攻产业、坚守实业、激发创业,全力建设“智造强市”。泉州市上下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政企携手、共克时艰,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努力实现新时代新飞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泉州产业发展已从初期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走向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的新阶段。2022年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动员大会和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吹响了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新时期,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主战场,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
(一)从摸清“5笔账”入手,腾出园区发展空间
泉州是全国十大制造业基地之一,起步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土地利用不集约的历史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泉州市认线笔账”,理顺产业链,腾出物理空间。坚持顶层设计,围绕龙头企业重新梳理产业空间、园区定位、功能布局。全面摸清全市工业用地“五笔账”(算清5笔账:①工业总用地多少、厂房面积多少;②工业园区面积多少、厂房多少;③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多少、闲置低效厂房面积多少;④如果入园率提高15%,需要多少工业用地、多少厂房,才能满足企业需求;⑤新引进工业项目需要多少工业用地、多少厂房)和园区情况,掌握园区内工业企业用地、产值、税收、能耗等指标,结合本地产业规划,强化县(市、区)“自己与自己比”,按照亩均税收低于平均水平40%认定为低效(全市梳理出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分别是1.12万亩、5.93万亩)。各地根据各自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末位倒数按一定比例作为当前重点盘活,全市有近20%的工业用地属于低效用地,亟待盘活。
(二)从试点项目先行,推进“四个一批”项目滚动开发
全市确定首批市级试点园区13个(其中4个省级试点园区,泉州经济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被省里确定为首批省级试点园区,鲤城高新区、晋江经济开发区今年确定为第二批省级试点园区)。按照“四个一批” (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用一批)的工作机制策划生成47个重点项目,在试点园区中每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试点园区项目(晋江2个),共14个试点项目,以国企打头阵,重点推进、示范带动,带动29个民营企业项目自主改造提升、4个国企和民企混合共建提升项目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56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23.28亿元,年底前计划建成3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今年1-11月4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7.82%,超全年进度7.8个百分点,把上半年因受疫情和雨季影响滞后的进度追回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进度提速明显,有效拉动全市工业逆周期投资。
(三)从考核比拼入手,推进长效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创新机制、明晰路径,成建制推进,构建穿透闭环落实机制。一是多级联动。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小组,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形成齐抓共管、多级联动工作机制。如晋江14 个园区成立3个专班和11个指挥部,市领导挂帅包干,按照“指挥部+国企”模式组团推进。二是一线调度。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市、县领导带队现场办公,按照“发现问题开菜单、开出菜单收账单、对着账单要清单”,解决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堵点、难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三是比拼亮晒。落实“月例会,季亮晒”,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每季度举办一场拉练“亮晒比拼”。今年来已组织开展四个季度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拉练”,蔡战胜市长带领县(市、区)政府主官实地看项目、集中亮晒,比学经验,并现场“路演”打分点评,明确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思路举措。在比拼亮晒中加强交流学习,总结提炼出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单一窗口等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好做法,成为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利器。(通讯员:陈永添、沈建中)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