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跨江来到这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尹丽君陈燕飞
“深入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取得新成效,打造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在2023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及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两年以来,都市圈成员城市各扬所长,携手共画同心圆。
在南京周边,一座座厂房、一个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今天起,《南京都市圈》周刊将推出“同心共绘好春光”系列报道,聚焦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关注这个国家级跨省域都市圈如何持续提质增效。
从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出发,40多公里、驾车50多分钟就能来到位于马鞍山和县的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东临长江,北依浦口,国道346穿园区而过,直通南京江北新区,天天高速、宁和高速近在咫尺,浦和两地联合招商、利税共享、产业协同、融合发展,解出“1+12”这道难题。
小王是哈德莱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财务,每天早上从公租房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达工厂,“公租房是园区给入驻企业提供的,两室一厅的年租金不到4000元。在南京的时候,上班要转乘地铁,工厂搬到和县后,住宿不愁,上下班也更方便了。”
哈德莱夫是从南京江宁横溪“跨过”长江来到和县的,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生产、冲压件加工、铝模板及铝单板生产,为高铁站、机场、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做装饰配套。2019年南京哈德莱夫与和县签约,在和县投资3亿元建设哈德莱夫新材料生产项目。项目占地80亩,年产5000吨铝单板及纳米材料,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两期厂房都已经投入生产,订单充足,生产线天都在加班。”哈德莱夫相关负责人张广第告诉记者,当时江宁横溪的厂房要拆迁,有两个外迁地址可供选择,*后选择了服务、配套都到位的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我们的销售工作还是在南京,在河西有办事处,业务涉及苏锡常乃至全国。”
张广第表示,和县的生产基地距离南京河西的车程仅一小时,在南京谈业务的客户来看工厂也极为方便。后期,生产基地还将上线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增加产品类型、扩大产能。
放眼南京浦口开发区的“伙伴园区”,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正在上演“产业一体化”大片:2023年,南京交投、昆领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可全面达产达效,南山智造园、和众创道产业园、智成筑远产业园等中小型企业孵化器可全面入驻企业,阿克赛斯、飞能橡塑等已签约项目计划开工建设;至2024年,卓基工业设备、卓胜光伏设备等一批大项目全面达产投产。
目前,南京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建设正酣,这个总部研发在南京浦口区,生产基地在和县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项目,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高性能新型钢混组合结构构件及UHPC新型材料,用于交通工程、房建工程等,一期投资约4亿元,年产值预计不低于7.5亿元。目前,该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扫尾阶段,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生产。
在浦口—和县毗邻合作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现场,工人们加紧作业、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总投资5.9亿元,占地面积为191亩,包括1栋地上八层科创大厦,2栋企业服务中心,19栋单层厂房,4栋多层厂房,项目建成后将主动承接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实现错位发展、配套发展。
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力争在项目建成投产的时间节点完成全部招商工作,实现“拎包入住”并迅速促进项目投产达效。预计到今年底,将引进不少于15家项目入驻。
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围绕这一定位进行项目引进,与南京错位发展,为南京做配套。
据悉,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成立以来,积极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对接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两地主导产业链协同发展,切实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加速成熟转化。去年10月,长三角一体化毗邻突破承接产业转移标准化厂房项目开始施工建设,建成后可引进一批高质量中小型企业,实现了两地协同发展的模式。
为推进浦和两地的科研、人才资源融合发展,达到“1+12”的共建效果,由和县经济开发区在浦口科学城集成电路设计大厦选址一层2000平方米用房,计划打造“浦和科研飞地”,目前“科研飞地”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在沟通具体交付细节。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