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振兴
近年来,和政县立足县情实际和产业基础,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扩大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特色林果等种植面积,加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引进力度,促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产业格局,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坚持产业整体构建与到户产业培育相结合,持续打造南阳山生态农业观光区、北部畜牧养殖及药材饲草种植区、中部果蔬种植及畜牧加工区。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以旅游、油菜、畜牧养殖、啤特果、中药材、劳务6大产业为支撑,扶贫车间(工厂)、藜麦、食用菌、高原夏菜等潜力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新格局。2020年,全县啤特果栽培达16万亩,油菜种植达15万亩,中药材种植达5.5万亩;接待游客127.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7亿元。2021年计划调整土地21.74万亩发展油菜、食用菌、高原夏菜、藜麦、中药材、乌龙头、水果玉米等特色产业,调整面积占全县耕地的58%。
打好发展基础,厚植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思路,通过外招、内培等措施,实现每个产业都有一个以上企业带动。成功引进百益集团、厦门夏润高原农业、厦门绿百合等农业企业,持续培育壮大八八、星月、华丰等本土“农”字头企业,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建设扶贫车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5个,培育家庭农场193家,建成扶贫车间28家。打造示范种养基地。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建设油菜示范基地7个,千亩特色种植基地7个和百亩种植基地21个,规模养殖场达130个、畜禽规模养殖户4020户,有效提升产业带贫效果。特别是建成的2个赤松茸种植基地,每亩产值净增30倍以上,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探索。
加强政策扶持,激发群众发展产业动力。全覆盖开展基础性扶持。制定《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办法》及《实施细则》,按照户均2万元标准(基础性扶持1万元、入股配股1万元),投入2亿多元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扶持,帮助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项稳定增收产业。立体式开展鼓励性扶持。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大力实施“1+3+5”(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名固定务工人员,年存栏牛3头或猪羊30只或鸡3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或啤特果、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产业扶持工程,凡完成“1+3+5”产业发展具体指标的,按照完成情况每年给予3000至5000元的奖励,累计落实奖补资金1亿多元。多层次开展持续性扶持。对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达到规定规模的经营主体,按照每亩300至500元标准给予奖补,2020年累计流转土地近7万亩,落实奖补资金1175万元。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制定出台旅游、畜牧、林果、特色种植等奖补扶持政策,不断扩大奖补覆盖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根本性转变。
强化保障体系,推动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生产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体系,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制种配菌车间、纸箱包装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建成保鲜库51座3.7万立方米,不断提高产品的储存保鲜能力。大规模开展劳动力培训,完成培训1.13万人次,使每个劳动力都掌握一技之长。加快现代农机设备推广,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6%以上,发放各类农机设备969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强化投入保障体系。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87亿元,实施人饮入户工程、粮改饲、产业奖补等项目。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每个贫困村注入50万元、每个非贫困村注入20万元扶持资金,做到12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总装机容量18.89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15座,光伏扶贫收益达646万元。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2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995.6万元。不断拓展产销对接体系。投资3160万元实施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项目,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注重打响叫亮“和政品牌”,2020年完成“三品一标”续展3个、新认证2个,“高原盛泽”“和仙姑”等商标已注册成功并投入使用,“高原鲜菇”“松鸣仙菇”“和政阳菇”等商标正在申请,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档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全力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全县消费扶贫金额达1亿多元。健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坚持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全面落实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2020年完成农业保险任务1.7万户(次),理赔资金403.2万元,实现农业保险对有投保意愿的贫困户增收产业全覆盖,特别是将赤松茸、藜麦等特色产业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险理赔度,及时消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