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在马鞍山,无论你是行走在繁华喧闹的城区,还是漫步在美丽如画的乡村;是欣赏“网红打卡地”的景区,或是走访“原汁原味”的农家小院,处处都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令你心旷神怡。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林长制为牵引,持续筑牢长江生态屏障、聚焦百年矿山复绿、发力林业产业振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3月9日,记者驱车在当涂县姑孰镇龙华村的一片森林中穿行,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扑窗而入,令人心旷神怡。车在东陇自然村一处苗圃处停下,主人聂春保便热情地带着参观起他的苗木世界来。
这是一处依照山体原貌建成的苗圃,占地20多亩,虽未到郁郁葱葱的季节,开始发芽的苗木却已是蓄满生机。盆景园里,造型别致的盆中苗木尤其引人注目。聂春保的盆景大多选用本地树种,因特别适宜养护,很受当地客户喜爱。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聂春保自小就对园艺充满喜爱,30年来,小小的苗圃已累计培育苗木10万棵,可绿化荒山3万亩。
如今,龙华村已涌现出5家苗圃专业户,总面积愈百亩,除了出售苗木、盆景,还发展林下经济。龙华村位于十里长山脚下,林地面积1680亩,205省道东西贯穿全村。近年来,龙华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创建省级森林村庄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主要举措,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新格局。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1.6%;辖区内道路总长度9公里,宜绿化道路长度为4.59公里,已绿化长度4.59公里,沟渠长度1.16公里,绿化1.16公里,绿化率达到100%;2019-2021年村庄规划建成后共栽植树木7845株;村域内农田已建设农田联网,通过沟渠、道路和片林的互连互补,全辖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今年2月被认定为省级森林村庄。
龙华村一度是后进村,在2018年更是被列为集体经济薄弱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痛定思痛,决定从绿化入手,着力提升农村环境,激活全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龙华村秦杭军如是说。
*一步,做好辖区主干线省道两侧绿化建设,打造绿色通道。近年来在辖区内主干道两侧新植树木2.36公里,共增绿化面积8300平方米。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目前辖区内道路宜路地段绿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见缝插绿、补建新绿。
第二步,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村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鼓励居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环境。平均每户栽植乔木树种7株,目前全辖区100%居民屋前屋后都已种植苗木。
第三步,建管并举,着力建立森林村长效管理机制。利用村级林长制推动环境的保护力度,组建绿化管理队伍,通过浇水、截干、喷药等管护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如今龙华大变样。2020年,龙华村注册成立当涂县顺铭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为姑孰镇工业集中区及入园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保洁、绿化、劳务输出等服务,先后解决了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秦杭军表示,将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的基础上,争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文/图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王莎莎)
春光无限美。出门踏青,感受春天的美好成为广大市民当下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久后,对于马鞍山市民来说,又将有一个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在和县,素有江北“薛家洼”之称的马鞍山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项目——浮沙圩示范区正在进行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今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
3月8日,浮沙圩示范区建设现场,伴随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一棵棵树木深入泥土之中,接受大地的拥抱。树行间,另一群工人正在进行园区木栈道基础浇筑混凝土的工作,一条宽约2米的小径雏形初现。示范区主路上,工人们正在摊铺石子,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长江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1年,和县《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出炉。这也是该县首个专门为长江大保护编制的规划。规划编制旨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治理。根据规划,和县围绕治污、治岸、治渔“三篇文章”,全力打造长江西岸23公里绿色景观带,绘就“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滨江新画卷。
作为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浮沙圩示范区位于金固码头南侧,占地约1680亩。按照“一脉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进行打造。其中“一脉”是贯穿长江西岸沿江的沿江生态廊道;“三轴”为乌桕大堤景观轴、水田景观轴、滨江景观轴;“四区”为根据场地现状特性而划分的四大分区,即江河文化展示区、田水花园区、湿地演替科普区、防护林带区;“多节点”即依托和县地域文化与场地现状生态特征而打造的沿江十大生态文化景致。
据浮沙圩示范区项目施工方介绍,该示范区在建设中采用了新型工艺技术和材料,如生态珍木和彩色透水混凝土。生态珍木是采用高科技将生态混凝土和碳纤维研制一体成型的高仿真珍贵木材,整体保留了实木的自然色泽与纹理,并且以天然斑痕为特点打造而成,突出了木材的温馨舒适,古朴简洁。彩色透水混凝土是传统混凝土和一般透水砖不能实现的特殊铺装材料,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铺装材料。该项目于2021年6月立项,2021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900万元,计划于2022年5月1日交付使用。届时,长江西岸(和县段)又将迎来一幅生态新景,长江岸线马鞍山段也将更加美丽多姿。(文/图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陶俊)
阳春时节,暖阳普照大地,正是种植茶叶的大好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博望区博望镇红阳村张红运的白茶产业基地看到:100多人排成一行,正在种植茶苗。“这是‘白叶一号’茶叶基地的三期,计划种植250多亩,加上一期和二期,目前茶叶基地面积已有500多亩。”正在旁边指导种植的安徽韵阳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运告诉记者,一期种植的50亩白茶到今年已经三年了,谷雨前后将开始采摘。“今年底将继续流转500亩山地,争取将茶叶基地打造成千亩白茶产业园。”
“乡村振兴必须靠产业来支撑,红阳村山坡地多,因这些山坡地粮食产量低,农民无法靠种地致富。”红阳村党总支*邰能康说,村里邀请在浙江安吉制茶多年的红阳村人张红运回乡考察,请他牵头出谋划策帮助乡亲们致富。经过调研,通过对当地的气候、山坡地的土壤和水源检测,这里适宜种植白茶。2019年,张红运在镇、村的帮助下,流转50亩复垦山坡地进行试种,长势较好。2021年,张红运又流转200亩山坡地种植白茶。根据一期和二期的茶叶生产情况,今年初张红运开始三期茶园建设。
“我今年67岁了,照顾儿孙的任务已经完成,乐得休闲,就到家门口的茶园来务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中午还有午餐提供,工作时间灵活。”正在茶园栽种茶苗的水娣子告诉记者。“红阳村通过种植茶叶,改变了传统低效的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人勤、民富、村美、山青的农村新气象。让昔日的荒山变成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邰能康说,短短三年,这些年龄偏大的村民通过在茶叶基地务工就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从2019年起,博望镇支持红阳村从浙江安吉招商引进“白叶一号”项目,大力发展茶叶种植。采取“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安徽韵阳茶叶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负责营运投资、技术指导和销售,当地群众以劳务投入方式参与。同时预留200亩,通过免费提供茶苗、茶肥料、技术等方式,指导村民自己种植,帮助村民搞精品“小茶园”。
“目前在茶园务工的110多人均为老年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千亩茶园建成后,可年产白茶2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以上。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的收入也将大幅提高。”张红运表示,目前基地茶叶加工厂已建成,后期公司还计划将智慧农业引入茶园,利用大数据让茶园实现精准种植、智能决策、高效管理,对茶叶加工技艺进行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着力提高特色茶叶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逐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生产经营体系,推动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更多农户通过茶叶基地增加收入。(文/图 记者 慕继平 通讯员 朱一全 聂园)
春风和煦、暖阳高照。3月9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马钢矿业南山矿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尽管周三是工作日,才刚刚上午九点,公园门口停放的车辆已经不下三十辆。
漫步在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绿水青山间,所展示出的矿车、电铲、牙轮钻等采掘运输设备,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完美结合。
半池碧波半坡翠,半城山水半城诗。百年矿山“涅槃重生”,正以更加优美的生态资源、更为丰富的人文资源重新回归自然,回馈市民。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公园向游客展示了功勋凹山的发展史,集中展示了马鞍山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成就。”生态修复公司员工张先昂告诉记者,这里凭借独特的矿山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马鞍山新的“网红打卡地”。
“后续配套设施都在稳步完善中,这几天还特意为公园增设了六间临时厕所。”张先昂表示,目前公园内种植草皮2万多平方米、各种乔木50余种1100多棵、灌木1万多平方米,*近还将引入更多种类的花卉、盆栽来丰富公园景观。
时间的年轮迈入新时代,向山作为马鞍山的发源地、城市起步区,历经百年开采,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占地面积约43000平方米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高质量建成,一场关于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向山大会战”已然战至中局。
城市谋“绿”发展,轮廓日渐清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从去年开始将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作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定位、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
据雨山区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张杨介绍,目前向山地区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理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导入升级五大方面,统筹实施了十大工程,共计44个子项目,总投资101.2亿元;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实施绿色矿山提升工程,共计5个子项目,总投资18.55亿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政企坚定不移地树立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彰显了双方的情谊,携手并进、高效协同,共同加快向山地区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
从因钢设市到生态立市,从生态“软环境”变为经济“硬实力”,在这片热土上,生态价值正在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场绿色蝶变正在悄然发生。(文/图 记者 吴衡 通讯员 王汉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