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和县被授予“中国蔬菜之乡”称号
第七届蔬菜博览会暨第二届皖台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上,马鞍山市和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和县以行政手段整合全县“皖江”、“皖蔬”等10多种知名蔬菜品牌,集中统一注册“皖江”牌商标,并通过多种推介宣传形式提高“皖江”牌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素有“长江中下游*的菜园子”美誉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在第七届蔬菜博览会暨第二届皖台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上,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
2000年,和县就将质量兴县、品牌战略纳入蔬菜规划蓝图中,首先进行蔬菜二次创业,开展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基地县,投入千万元大规模整治农田基本环境,开挖田头窖、实行秸秆还田、对废弃物统一处理,制定、颁布15个品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和县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全县范围内禁售73种农药,国家规定禁限的在和县全部禁售,
和县以行政手段整合全县“皖江”、“皖蔬”、“和州绿”等10多种知名蔬菜品牌,集中统一注册“皖江”牌商标,并通过多种推介宣传形式提高“皖江”牌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002年创建绿色蔬菜品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镇村成立蔬菜管理组,下设技术指导组,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以村、社区科技服务组为分支,自然村为“十户联保”,构建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此外,销售生资的科技咨询服务部直接向菜农提供农业实用技术、生产资料,组织菜农加强生产管理,采取测土施肥和高温煮田技术,让蔬菜品质得到提高。2005年,“皖江”牌蔬菜被商务部等部委评为全国蔬菜十大品牌*名。
2009年,和县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利用2万亩农田开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创建,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等生产管理制度。为确保基地蔬菜安全,和县建立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将二维码运用到蔬菜管理上,使和县的蔬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为将和县蔬菜做大做强,和县在2010年为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开展蔬菜“西移北进”战略,建立22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其中3个*园区、3个省级园区。今年6月和县100吨优质甜瓜首销香港,万达、绿宝两家即将成为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今年9月,和县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初验。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品牌让和县蔬菜插上金色的翅膀,为和县打造一张金名片。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蔬菜网版权所有 1997-2021浙ICP证:浙B2-20110002法律顾问:德恒律师事务所 白律师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emailprotected],我们将*一时间处理。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