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安在线讯据皖江在线报道, 创新是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一动力。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努力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结合自身实际,和县确定了以引进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型装备、机器人及其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D打印机等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县已入驻机器人及相关企业13家,初步形成以本体生产、机器人连接系统、国产RV减速器等一批上下游企业的自主化机器人生产基地。其中机器人本体生产项目3个,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项目1个,机器人连接线个,机器人智能传感测试一体机项目1个,自动化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项目6个,3D打印项目1个。2017年,部分机器人企业边建设边生产,产业产值达2.5亿元,纳税超1500万元,新增就业1100余人。
“微米钻石线分为细线和粗线两种类型,其中细线为横向型,粗线为竖向型。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把横向型引入粗线倍。”该公司总经理周小波告诉记者,从2016年落户和县以来,公司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今年4月,该公司投入3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下一步,公司还将投入500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该公司50条生产线已正式运行,预计今年实现年产值1.5亿元,纳税1000万元,解决就业300人。今年年底,该公司将建成300条生产线万元的目标。
和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新认定企业建设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县按市扶持资金等额配套分别给予100万元、2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的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县按市扶持资金等额配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5万元;对经省备案的院士工作站,县按市扶持资金等额配套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复评结果获得“优秀”等次的,县按市扶持资金等额配套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等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按其年度实际支出额不超过7.5%予以补助,县按市审核通过金额等额配套补助。
在位于和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张张吸附垫从车间的自动流水线下线。别看这不起眼的吸附垫,它可是生产电子显示屏以及半导体精确抛光少不了的加工材料。这种抛光材料的关键技术却一直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掌握,而我国完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前些年,日本开始限制关键技术新材料吸附垫出口中国,并且不断涨价,直接影响到李加海当时所在公司的生产。李加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离开了当时的公司,2016年,自己创办了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期能突破这个技术“壁垒”。
可这一新材料的研发,在我国一直无人涉足,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无助的李加海当时一筹莫展,后来,他得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流的研发团队。经过他的老师介绍,李加海多次找到该研发团队的领头人、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院院长谭鸿教授,*终,谭鸿教授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由3名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历经多次失败,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开发出了中国自己的抛光新材料,而且性能大大超过国外同类水平,完全自主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而且使价格下降了50%以上,引得国内外订单和合作者纷至沓来,一跃成了行业内的“香饽饽”。今年,该公司获批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和县以企业为载体,与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哈工大、南航等一批院校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今后,和县将坚持创新引领,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和县有关负责人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