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三项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专稿:去年以来,马鞍山市和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问题导向,通过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成效”三个方面问题,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取得较好成绩。2019年,全县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由2018年的1个增加至6个,52个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其中“空壳村”41个)全部消除;8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达1227.1万元,较上年549.8万元增长122.2%。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坚持高位推动。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委*抓基层党建“*项目”高位推动,县委*亲自调度,先后6次组织专题调研,并每月听取1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直接部署推动相关工作。建立“一月一报告、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调度、年底专项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2019年先后召开1次现场会、5次调度会议,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建立联动机制。组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并设在县委组织部,从相关部门抽调3名人员集中办公,具体统筹、指导和督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工作。印发《关于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建立领导干部包村、县直单位帮村制度的通知》,建立“1+3”包联制度,每个村由1名县负责人联系、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和1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县集体经济办定期发函,提醒包村县领导及县直单位负责同志到村调研指导,努力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压紧压实责任。将集体经济发展列入对各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在“双百分”党建考核中占2分分值,并作为镇、村党组织*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拟定《和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绩效考评奖励办法(试行)》,将发展集体经济与村干部报酬待遇相挂钩,激发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抓”的问题。精准谋划发展路径。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由县相关负责同志带队走进各镇、村,先后与镇、村党组织*开展2轮集体经济“面对面”分析研判,帮助理清思路、定实目标、找准项目,同时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提出集体资产盘活、集体资源开发、经营服务创收、发展物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土地政策扶持、共同持股合作等7种发展路径,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发展。开展合同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关注部分村资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组织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集体经济合同322份,清理出超过20年承租期的合同71份、租金欠缴合同18份、合同缺失22份,追缴租金24.5万元。试点推广村级劳务公司。以石杨镇花园村为试点,探索成立村集体占主导、党员群众入股参与的村级劳务公司,通过承接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民生工程管护、卫生保洁、小型水利工程等业务,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推动群众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有29家村级劳务公司规范运行,全年为村集体增加劳务创收151.5万元。创新成立“合作园区”。联合29个村投入780万元与县经济开发区合作,成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园区”,通过购置标准化厂房出租,确保村集体保底收益8%,既控制村级投资风险,同时缓解园区融资和用工压力。另外,乌江镇联合5个村共同在宋桥村兴建标准化厂房,共投入22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解决“抓成效”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类资金2240万元,用于“消薄”和“培强扶优”(其中:市级下拨69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4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505万元);持续抓好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建设,确保每个“薄弱村”资金投入不低于60万元;针对6个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每村奖励5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积极推进培强扶优。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先后举办村(社区)“两委”正职培训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培训班,着重培养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公开招聘46名35周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提供政策支持。组织县财政、农业农村、发改、水利、扶贫办、税务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梳理下发有关涉农资金、金融服务、土地使用、税费优惠等方面政策,做好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形成强大帮扶合力。
主办单位: ******安徽省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