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号关于给予和县土地政策倾斜打造皖江宜居、宜业、宜游和州新城的议案转建议
和县位于长江下游西北岸,全县总人口54万,下辖9个镇(白桥镇、姥桥镇托管给郑蒲港新区),总面积为1318.6平方公里。全县耕地保有量56225.16公顷(84.3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0040公顷(75.0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9%;全县到2020年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8037.32公顷(27.06万亩),截至2015年末,全县的建设用地规模已达17874.22公顷(26.81万亩),距规划目标年仅剩163.1公顷(2446.5亩)。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中,2006-2020年,和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期为1880.07公顷(2.82万亩),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125.34公顷(1880亩)。按照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本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剩余量仅能满足1年左右时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需要市里给予和县土地政策倾斜。
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三个强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区位优势,聚焦工业,增强发展动力;主攻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壮大三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江北新区的辐射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给我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华夏幸福集团,明发集团,兴茂集团等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我县,项目的引进对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例如:华夏幸福PPP合作项目。该项目签约区域150平方公里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启动区40平方公里位于县经济区、台创园和乌江镇区域,打造和县产业新城和幸福小镇。2016年以来,该项目已经引进乌江建材园、欢颜机器人、贝诊医疗器械等10个项目落地投产,20多个项目即将签约。该项目每年用地需求在2000亩左右。明发江湾新城项目。该项目位于乌江镇四联村,签约区域5400亩,再造一座融入南京都市圈新城;明发集团整合香泉镇温泉资源,打造旅游温泉小镇;引进南京审计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3所高校迁址我县或在我县设立学院,所需农转用指标3600亩左右。半月湖4A级景区项目。该项目位于善厚镇王店村区域,是市政府打造北部山区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围绕鸡笼山、半月湖和王店村风景区,创建4A级景区。现项目急需建设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项目也等待指标落地。
与此同时,农转用指标不足,以及建设用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偏紧,不同程度地也影响了上述项目的推进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1.在农转用指标年度计划上给予倾斜。全县农转用指标主要依靠土地整治项目置换流量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分配。每年通过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土地整治项目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大约在500亩左右。市政府下达我县农转用指标大约在500亩左右,全年全县农转用指标在1000亩左右。由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模较大,工业项目用地就显得尤为紧张,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随着土地整治项目资源枯竭,置换流量指标将难以维继。所以,建议考虑我县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在农转用指标分配上能够给予适当倾斜。把华夏幸福PPP项目(和州产业新城)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予以保障。
2.在约束性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为了支持江北集中区的发展,我县将原隶属于我县的沈巷镇1.1万亩基本农田划入我县其他9个镇进行消化,我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9%,经常发生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影响项目落地。今年,全国开展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将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进行适当调整。建议考虑我县实际情况,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在空间指标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
你们提出的“关于给予和县土地政策倾斜,打造皖江宜居、宜业、宜游和州新城的议案”收悉,我局经认真调研并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进行梳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合理调整和县基本农田保护率。针对2011年区划调整时,将原沈巷镇1.1万亩基本农田在和县县域内予以平衡消化的问题,我局报请市政府并以市政府名义多次给省政府和省国土厅行文,请求据实核减我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省国土厅在下达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规划指标时,已根据省政府批示精神作了统筹考虑。我局在下达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时,已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此次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确定的和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比例为85.6%。
二是及时将重点项目落实到规划图。为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保障和县部分重点项目的发展建设,早在2015年,报经市政府批准,指导和县国土局对辖区乌江镇、石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将和县明发乌江新城、和县绿色建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列入项目清单,修改成果均获省国土厅审查备案。
三是统筹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针对和县纳入年度“四合一”计划项目以及市重点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我局主动对接,提前介入,根据项目情况向市政府提出用地指标安排意见。2016年使用单独选址及城镇村批次计划重点保障了S367和县段、明发乌江新城、明发江湾新城、乌江建材园、滁马高速石杨互通立交工程等重大项目合计2877亩。2017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建设年”部署,对列入市级120个重点项目的和县建设项目予以重点保障,对照项目清单主动对接,提前谋划,制定用地保障方案。目前已安排欢颜机器人项目农转用计划80亩、乌江建材园项目农转用计划50亩、华夏幸福金石机器人项目农转用计划40亩。待全年计划下达后,我局将根据全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情况对和县重点项目予以统筹安排。
四是挖掘流量指标。国家、省每年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下达上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在政策管理方面也出现趋严、趋紧的倾向。《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已于近日下达,全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0万亩,较2016年的700万亩,减少了100万亩,下降率高达14%。根据*新从省厅了解,国家下达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去年减少2万亩。2015年和2016年全省土地利用计划总量分别是21.67万亩和18.18万亩,2017年将进一步减少,转变依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通过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流量指标是破解用地难题的有效手段。2012年以来,和县累计验收增减挂、工矿废弃地复垦指标5170亩,有效补充了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推动了土地利用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转变。
五是盘活存量用地。一是开展已批未供土地清理处置工作。2016年初,和县2000至2015年已批土地中梳理出4600亩尚未供地。截止2017年5月,通过促征迁、抓项目,已将3600亩土地办理供地手续,剩余因征迁、未落实项目等原因未完成供地的1000亩土地也在按照处置计划有序推进。二是将低效闲置土地收回盘活利用。2016年,和县共盘活存量低效用地891亩,引入、激活14家企业,存量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成效明显。如和县化工基地华星化工项目425亩后备发展用地,因暂时无法引进新项目,经收回土地后,目前已供给神剑、晟捷、晟然等3家企业新上项目。
感谢你们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