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才引擎”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的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高镍三元前驱体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上各种设备开足马力,员工不断穿梭于机器间检查、记录数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一高标准的高镍三元前驱体示范线的投产,正是该公司总经理冯海兰带领项目团队,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成功实践。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课题组成员,冯海兰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关键材料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开发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中科院等项目33项,申请专利45项,制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11项,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
冯海兰说,马鞍山产业基础好,产业配套能力强。慈湖高新区曾多次与中国科学院对接,良好的服务意识给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终他们选择了落户慈湖高新区。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正是由中国科学院与慈湖高新区携手成立,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为研发源头,以慈湖高新区为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2年多的孵化培育,技术日渐成熟,小规模试产当年便实现产值1.2亿元,目前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发挥好人才的作用。这几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充分展现出尊才的真心、敬才的诚意,让我们团队在马鞍山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冯海兰告诉记者,目前,她已入选马鞍山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引进“龙马”工程人才、马鞍山优秀青年创业人才、慈湖高新区创业领军人才等,不仅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奖补,还享受到了全方位服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成立当年便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以中科院院士为首席专家,引进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等30人的高端人才研发团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从中试放大到产业化发展。在冯海兰带领下,“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高镍三元前驱体产业化开发”项目已建成1000吨示范线,参与制定了团体标准《镍钴铝酸锂(NCA)》,形成核心知识产权36项,开发出5款不同系列、不同用途的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并通过CMA检测机构认证。经科技查新报告验证,该技术具有创新***,并已得到下游客户验证,形成销售订单。
谈及未来,冯海兰信心满满。她说,该公司将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资源优势,结合慈湖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技术需求部署产业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为马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动能。(记者 高文亮)
安徽舒城:加强人才强县工作 发布《招才…
你所不知道的阜阳:“千万人口大市”的另…
东华科技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一…
安徽省******高考分数线年养老金计发基数
你所不知道的阜阳②: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
1999万元!合肥喜揽3注双色球头奖
大爱无疆!灵璧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
安徽巢湖:主题教育“走深”,为民服务“…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