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村强民富“新图景”
安徽经济报数字版 - 2024年9月10日
从“输血”救济到“造血”自强,我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琴 责任编辑:郭元骧 字号【】
江淮大地,村村寨寨,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乡乡镇镇,富裕和谐的新风貌正蔚然成风;昔日沉寂的田野,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幅幅“皖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省以锐意进取之姿,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茁壮成长,实现从“输血”救济到“造血”自强的华丽转身。截至2023年底,全省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102.7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4万元、同比增长37.9%。
我省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资金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血液”,在安徽得到了充分支持。近年来,扶持资金如同“及时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安排财政扶持资金59亿元,扶持了10233个村,建设了8829个集体经济项目。这些项目不仅照亮了乡村发展的道路,也点燃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为稳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支持,深入实施百村引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利用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每年扶持1000个以上村,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对行政村扶持全覆盖。
此外,从用地、金融、人才到税收,我省同样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乡村沃土。通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政策的引领下,我省村集体运行方式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片区组团、联村抱团、成立经营实体等运营方式不仅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如今,全省村领办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遍地开花,成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省各地紧抓这一关键,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做强“特色”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的大湾村,群山环拥、云雾缭绕,多年来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走出了一条红绿结合、茶旅融合的产业振兴之路,带动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
“大湾十里漂流”是大湾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项目,2020年8月投入运营。该村通过自然资源入股项目,按照漂流门票收入的40%参与分红。除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带动村民们的农家乐、民宿等生意火热起来,活跃了全村的产业氛围。
霍邱县三流乡香店村、老集村分别成立禾下惠、禾下源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订单生产优质大米销售;高塘镇付井村集体成立“挖井人”物业公司,承包全镇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程;河口镇朱塔村通过农业大托管项目和集体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这些特色产业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能力。
近年来,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我省各地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功能作用,依托资源禀赋、人文特色等,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涵盖生产服务业、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绘就了一幅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随着乡村产业发展能力的逐步提升,安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2023年底,全省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102.7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4万元、同比增长37.9%。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也彰显出安徽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的突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