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民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31日电(肖建云 李隽)今年以来,海东市民和县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精心组织推动、系统谋划实施,有效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产业蝶变升级、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和县全要素聚焦、全产业推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资金,按照“6园+9带+N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有机结合产业振兴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把准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企业引进、专业合作社承包和大户种植等方式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种植模式,持续提升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前三季度,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等产业项目60个,打造以露地为主、温棚为辅的供港和出口蔬菜基地2个,种植苦菊、罗马生菜等蔬菜总面积达1100亩,建成玉米黄豆套种千亩示范片6个、百亩示范片30个、膜侧小麦百亩示范片80个,80万株脱毒马铃薯喜获原原种106万粒,粮食、油料、蔬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县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
此外,民和县坚持从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入手,大力开展“三清三改”,乡村颜值大幅提升。以尊重农户意愿、政府统一组织改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建成农村户厕4750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县城污水处理场提质增效项目、湟水河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中川乡金田村等4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开展,巴州沟被评为青海首批幸福河湖,黄河、湟水河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和美乡村17个,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此同时,民和县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全县312个行政村17个社区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卫生家庭”“蕞美家庭”等评比活动,推动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22个乡镇选配网格员392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升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水平,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70件。着力打造“智慧矫正中心”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核桃庄、大庄“枫桥式”五星级司法所创建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完)
海东民和“以旧换新”撬动消费近亿元
青海“税联商企”协同发力 优质服务赋能民营经济
海东税务:小山村里的幸福“食”光
海北刚察: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海北海晏落实政策惠民生 补助资金暖人心
海北海晏:绘“点”连“线”建“面” 让城乡养老保险工作更接地气
海北海晏:一二三产共同发展 打通乡村富裕振兴“脉络”
2024年前三季度海北州民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海北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高原老人生活品质
海北社保服务新模式 助力民生保障再升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