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高”字当头新年唱响发展曲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2022年的工作至关重要。综合研判形势,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围绕上述目标,和县着力在产业升级、毗邻融合、强农惠农三方面力争新突破。
锻长板、补短板,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突出双招双引。强化“战区+兵种”招商作战矩阵,坚持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高成长型项目,加强晶优光伏组件制造等重大在谈项目跟踪对接力度,力争在引进50亿元、超百亿元的旗舰型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提高土地、环境、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力促上方电子设备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以上,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新引进工业投资超过150亿元,新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不低于50%。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人才“登高”计划,培育引进各级高层次人才300人以上。
突出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要求,持续开展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等活动,实施重点项目150个,完成年度投资142亿元,推动信义玻璃深加工、雪榕食用菌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天能动力电池一期、和众创道产业园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各环节责任,加强项目全周期、全流程服务,推进皖能天然气调峰电厂等66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用足用好中央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实现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支持盘子,确保全年谋划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超1600亿元。
突出集群打造。围绕全市“1+3+N”产业集群布局,建立健全“十个一”工作机制,主攻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用活用好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确保省级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150亿元。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 %;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坚持要素围着项目配,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2.0版,全力完成土地整理“5311”“321”工程任务,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强化能耗评价、控制和置换力度,用*快的速度让*好的项目获得*优的资源配置。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推动区块链接、深化结对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在区域合作中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
强化园区平台共建。全力融入南京都市圈,统筹推进浦和工业、文旅、现代农业和港航联动四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园中园”“飞地经济”,完善产业协同、利益共享机制,以产业合作支撑区域合作,确保招引长三角城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力争浦和合作区纳入“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积极借鉴长三角等先发地区园区建设经验,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园区内10条主次干道,全面建成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谋划推进经开区扩区、调区工作,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前20强。
强化营商环境互融。等高对接沪苏浙,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机制,推动“个转企、企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强化金融支撑,深化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新增贷款超55亿元。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推进企业股权融资和上市挂牌,加大5家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丰富“企业家日”等活动内容,继续组织好“优秀企业家” “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营造全社会尊商重企的良好氛围。
强化基础设施互联。加强规划衔接,主动对接南京等地规划修编,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规划保障。跟踪做好宁和市域(郊)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快宁和高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G346滨江大道等省际互联互通工程。高效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打造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集散中心。推进湖北路过江隧道项目规划等前期工作,共同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谋划推进A2通用机场建设,确保完成规划选址。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壮大农村产业、夯实农村基础、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加快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3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实施耕地成片整理,为农业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应用创造条件,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园“一园多区”建设,着力打造善厚镇种业、历阳镇粮食加工等4个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谋划启动南京农业大学产业学院、研究院、科技园项目建设。推进和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深化数字农业试点应用,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促进农村宜业宜居。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双洁”行动,加大乡镇所在地“三边”整治力度,分类有序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及沟塘清淤活水工程,完成农村改厕1000户、清淤沟塘700口以上。补齐水利设施短板,确保牛屯河等5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汛前竣工,滁河防洪治理等3个水利工程年底前完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推深做实河湖长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农村倾斜,完成20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150公里“组户通”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加强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50家以上。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快递进村覆盖率实现100%,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3亿元,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力支持能人下乡、人才兴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农村产业带头人100名。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县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60%,其中10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10%以上。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